提要:
色相是和田玉材质之美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白玉,还是青玉,或是黄玉、碧玉、糖玉、墨玉各个色种,色相是玉色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是颜色的观感。色相纯正,玉料才有应有的价值。中国玉文化学者池宝嘉先生在《和田玉价值论》的色相章节中,归纳叙述了和田玉不同玉种、不同色相对品质、价值的影响。现摘录部分文字并配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的馆藏标本刊发,以此与专业人士及广大玉友交流。
一、色相纯正
色相纯正
色相不正
所谓色相,是指色彩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在珠宝玉器界,色相这个概念在各个类别具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宝石,达到首饰级别的合格原料才会切割琢磨为首饰戒面或其他颗粒,选择宝石原料主要是看色泽和质地。而与只作为镶嵌首饰的宝石小颗粒不同,和田玉或翡翠能够制作块状较大的作品,色相对整件作品的观感影响就比较明显。
按照国家珠宝玉石质量鉴定检测中心制定的国家标准,绿色翡翠的颜色分级从色调、彩度(饱和度)、明度等颜色三要素来评价价值。色调的标准是最高档的绿色翡翠为颜色明亮而浓郁的正绿色,次之则是绿色微黄,再次之为绿色微蓝;彩度即看饱和程度,极浓为最优,以下为浓、较浓、较淡、淡;明度表示绿色翡翠的明亮程度,灰度越低则明度越高、价值越高,一般分为明亮、较明亮、较暗、暗四个等级。翡翠的审美标准和国际上通用的宝石审美标准有很多共同之处,通透和绚丽很重要。
和田玉是单色玉材,按目前的国标大致分为7种颜色,理化结构性质与翡翠和宝石也不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玉之美具有民族心理和人文道德观的独特审美。现在市场上价值最高的当属白玉,而历史上玉材色相纯正才是最高标准。如古人所说:“黄如蒸栗,白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这种纯正意识一是指玉材内质统一均匀,温润饱和,透度适中;二是指子料外表色皮均匀或透过色皮显露出玉色均匀美观。
因此,和田玉讲究的色相纯正与玉的色种无关,与色皮类别也无关,它是美的一种感觉,或浓或淡,各有不同。如白玉、黄玉和墨玉要求色度饱和,色度足够而且均匀为纯正,但青玉则不是以饱和及色度来判断,“沙枣青”这个青玉的品种颜色偏淡,青的感觉有点另类,被认为是高品质的青玉。同样,碧玉颜色过浓也不认为是上品。近年碧玉的审美标准是趋向于翡翠的。
总体而言,和田玉的色相是以均匀度、饱和度、湿润度和透度来综合考量。
二、色相奇巧
和田玉作为一种能够大块使用、内质为交织纤维结构的玉料,实际上,有许多玉块的内部颜色并不均匀。这种内质颜色的交混如果奇巧也可以成为高价值的优材,用于收藏或创作高价值的艺术品。玉质均匀纯正是容易判断的,而色相奇巧则指玉材的混合色奇异和巧妙,它在玉材中不是破坏性的、负面的颜色,而是增加了这种异色后会使玉料增加特殊的价值。内质的自然巧妙混色会给玉雕师创作带来异样的创作灵感,使创作者感到不同寻常的天意。
利用和田玉的特殊异色巧妙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的一只玉龟,这是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的古玉文物之一。而当代玉雕创作中的俏色巧雕则已经十分流行。糖玉和墨玉的青花料均有大量色相奇巧的现象,青花玉最高价值等级不是颜色均匀的黑色或黑灰色,而是黑白相间,分隔鲜明的材料。
近年,青海料中含翠色的材料走红市场,这种俗称“青海翠”的玉材和青花玉一样,是因为玉材的混合色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他色的混入须是奇巧而具有创作元素的,如果不奇不巧则不能为玉材增分。
色相奇巧是和田玉的另类之美,在判断其价值时应看重颜色布局、自然天成、色块浓淡等因素。
三、色相凌乱
有的和田玉色相凌乱,无论是指色皮的杂混还是指玉材切开后的窜僵(浆)、窜糖、混色的现象,这种凌乱不堪的色相会大大降低和田玉的价值甚至使玉材价值降至报废的程度。所以,原料在创作前的相玉过程很重要。如果一块和田玉子料皮沁厚重、裂纹深乱,剖开后内质色相难看、颜色混乱的可能性极大。深厚沁皮料品质没有保证的原因是因为深埋地层之中时间太久,缺乏急流冲刷,沁入过多的铁元素等,内质受到破坏。所以,高等级的和田玉子料一般均为极薄的色皮或油皮,深厚的沁皮往往影响子料内部的色相,即便内质细润,致色因子导致的零乱内质也会使玉材失去使用价值。
也有一些厚皮璞玉即俗称石包玉,皮壳极厚,切开后内质却优良均匀,那是因为这块子料外表光润无深裂,内部没有沁入致色因子而保留了玉质的纯净。
有行业人士说“玉出五色,价值连城”,那指的是奇巧美观的色皮或奇妙混色的内质,不会是颜色混乱不堪的玉肉。
和田玉山料也有因累年水土侵蚀而致使内质颜色混乱的现象,但山料的这种现象一般在外层矿料,采掘时,会看出基本颜色的。
和田玉色相凌乱的并不多见,价值也不高。
四、色相阴暗
无论是白玉还是青玉,任何和田玉的色种如果色皮阴暗无湿润之感,或切开后内质灰暗无光,这种原料的等级一定很低。珠宝玉器均以正色为佳,发灰发暗的颜色无法琢为高等级的作品。
色相阴暗不是指颜色太深,而是指晦暗无光,没有珠光宝气的明丽美感。一块色相正常的和田玉料,如果颜色偏青、白度不足,雕琢片状的玉佩或器皿件会提高白度,这就是业内常说的“返白”现象。而颜色灰暗的料子不可能返白。
籽料的阴面
说到色相阴暗,还有一种和田玉同一块子料品质不均匀的现象,业界的说法是子料有阴阳两面。阳面玉色滋润细腻,色相明亮,阴面则相对粗燥,颜色显得阴暗一些。有专业人士分析这种现象是一块子料长期停留在河畔,向上的一面流水冲刷较多,久经风吹日晒和流水的洗礼,玉质净化过程较好,而压在水土之中的底部缺乏阳光和急流冲刷,杂质就会积淀于此,玉质就显得粗燥灰暗。也有人士说子料的阴面是玉块冲入河床后伴生的石质在形成子料的过程中未冲刷干净而依附在子料的一侧,石性重的部分是阴面。
不论这种观点是否能够成立,一块玉料两面不均是普遍存在的。玉雕师在创作时会因材而琢,巧避弱点,把最好的画面设计在阳面,尽量不用或少用阴面。整块原料均为阴暗的色相一般会弃之不用。
五、色相僵瓷
和田玉普遍存在料中有僵的现象。僵的矿物成分是钙,是和田玉在大自然形成过程中的一种伴生钙化物。僵的玉质缺乏润度和透度,很难创作为高级艺术品。僵和瓷实际上是玉化程度不够,没有达到纯玉的级别,是属于石性太重的玉。这种玉材色相显然不符合中国人对和田玉的传统审美。
玉料中有僵,也是和田玉的一个重要识别标志,目前和田玉的僵还无法作假,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真假的一个重要特征。山料中也有僵,所以僵不是区别子料和山料的标准。
硬僵
窜僵
和田玉中的僵又分为硬僵和窜僵两种,硬僵一般在子料的阴面或局部。业内常说“僵料出细肉”,即指这种硬僵子料伴生的往往是极为细润的好玉。很多羊脂玉或高等级玉,在同一块料中都有僵皮或僵肉。所以和田玉的色相僵瓷虽然是负面的评价,但得看具体情况,是硬僵还是窜僵,是整体发僵还是局部发僵。另一种僵即僵点石花布满玉材表面或内部,或僵流在玉质内乱窜,这是窜僵。遇到这种现象,除非是属于鬼才的大师来创作,而一般的玉雕师是难以驾驭的。苏州玉雕名家杨曦创作过一件作品《风雪夜归人》,将一件布满僵点石花的废料挽救成功,成为玉坛佳话。一般情况下这种子料属于废料,基本上无人问津。
玉料发瓷
和田玉中的“僵”和“瓷”也有区别,“瓷”是玉肉不透不润,如“鸡骨白”即属此类。“瓷”的玉肉往往是细腻的,但不通灵,显得僵死。业界有些人说僵和瓷的子料经过长期摩盘能够盘活,使之美观灵动。如果确实能够盘玩改善,恐怕时间极长。这种说法待考。
玉雕 八大山人 观念的依托——摆脱观念的束缚乃是创新之方法
2018-03-27 17:18:01
识玉 | 到和田(2)
2018-03-13 11:13:54
识玉 | 一切价值均源于时间(1)
2018-03-13 10:50:37
写在新年开工之前,看工作室都在忙什么?
2018-03-13 09:50:44
致2018年
2018-01-25 17:03:43
玉器评论:所感受的才是有意义的
2017-08-01 14:00:03
新品 | 喜见香云--青花籽香插《墨云》
2017-08-01 10:08:55
金玉满堂,大吉
2017-07-31 17:16:08
玉器评论:怎么评价玉雕大师?
2017-07-31 16:29:34
新品 | 每日一荐 玉韵澄怀
2017-07-31 15:49:29